判决后,法官通过判后释法,耐心做被告的思想工作,促使被告最终履行了判决义务,对涉案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拆除
投建分布式光储项目的四川蜀兴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技术可将绿电储存3小时,基本满足18时至21时的用电需求。截至2023年底,四川已在16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充电桩,最大间距66公里,最小间距19公里,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省政府印发《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全省范围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大力推动中重型商用车新能源化。目前,道路运输油转电试点正在全省多地展开,继新能源货运专线试点、重卡换电模式试点后,有条件的地区还将以城市为单位,积极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成渝重卡电走廊上的换电站。到2025年,将实现国道318线康定市至巴塘县等7条主要干线公路的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全省公路客运枢纽站充电桩覆盖率超过50%。进出天全服务区的有八成为自驾游旅客,每天充电的新能源车辆超过150辆。
天全服务区还有一座换电站,于今年1月投用,驾驶部分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无需下车,在车内便能一键换电,3分钟即可满电。雅康(泸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全服务区是全省较早布设充电设备的服务区,随着新能源车辆增多,2023年服务区又新增16台充电设备,可满足38辆车同时充电,其中4台充电设备为全液冷超充,可每秒充电一公里。根据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对能源、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养老、教育、文化、体育及供水、燃气供应、供热设施等可以使用划拨土地的项目,除可按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外,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支持各旗人民政府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
影响甚广的有焦岗湖光伏项目。15.浙江发布时间:2022年1月17日政策文件: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条的通知主要内容:在不违反用地用海政策法规禁止性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在设施农业上建设农光互补、菌光互补项目。各类农光互补项目的光伏组件最低点应高于地面2.5米,每行光伏组件南北方向净间距应大于1米。发挥好未利用地资源优势。
光伏支架最低点应高于地面2.5米以上,同时满足最低点应高于灌木高度1米以上。对未纳入重点保障的光伏产业项目用地,指导各地要优先使用存量土地,确需使用新增用地计划指标的,与各地处置存量土地挂钩,保障用地需求。
需占用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的需先行落实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有关要求后,再行申请办理相关用海手续。光伏方阵按规定使用灌木林地的,施工期间应办理临时使用林地手续,运营期间相关方签订协议。对风电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煤炭和油气等能源项目、输变电工程项目用地全面推行有偿方式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今年4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做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地类认定的通知》,标志着三调成果正式启用。
多项目被砍日前,安徽能源局通知调整2021年竞配光伏项目建设规模,将此前的超3GW项目缩减为1.1GW,共砍掉17个项目2.2GW规模,而原因主要受水利、用地政策调整。对于已经通过用地预审但未立项的,则按照新规定执行。对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一般光伏发电项目占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
(五)光伏电站建设占用林地的,必须依法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关于光伏项目用地、用林,政策依据包括国土资规〔2015〕5号文、林资发〔2015〕153号文以及国土资规〔2017〕8号文。
对于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未利用地的,光伏方阵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用地允许以租赁方式取得,双方签订补偿协议,报当地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其他用地部分应当依法依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使用农用地的,包括光伏方阵在内的所有用地均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10.宁夏发布时间:2022年9月7日政策:关于做好沙漠戈壁荒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鼓励利用沙漠、戈壁、荒漠建设光伏风电项目。
用地收紧不难发现的是,在以上整改项目中,水上光伏项目可谓重灾区之一,特别是在最新水利部政策后,监管将更加趋严。涉及使用园地的:光伏支架最低点应高于地面2.5米以上,桩基东西间距不小于4.5米,桩基南北间距不小于8米,保障大中型农机可以进场作业。不得种植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作物,光伏复合项目农业年收益不得低于当地同类土地最低收益,努力实现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农民利益和企业效益共赢。而国土二调向三调的转换更是加大了部分项目的土地合规性风险。对于不形成实际压占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项目,允许不改变土地原有用途和性质,以复合用地方式使用(详见附件)。今年3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最新光伏用地政策《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
外塘渔业养殖渔光互补模式,光伏立柱的列间距应不小于4米,行间距不小于8米,光伏板的下边缘距离池塘常年水位高度不小于2米。光伏板支架最低点不得低于1米,合理设计光伏板净间距,降低对草地生态影响。
但值得重视的是,8号文已于2022年9月25日有效期届满。光伏方阵用地涉及占用基本草原外草原的,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应科学评估本地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合理确定项目的适建区域、建设模式与建设要求,鼓励采取草光互补等复合模式,光伏支架最低点应高于地面1.8米,合理设计光伏板净间距,降低对草地生态影响。
允许10万立方米以下水库水面建设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光伏板支架最低点应高于灌木高度1米以上,每列光伏板南北方向应合理设置净间距,并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确保灌木覆盖度等生长状态不低于林光互补前水平。
光伏电站配套设施用地须办理永久使用林地、草地审批手续。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等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光伏方阵用地不得采伐林木、割灌及破坏原有植被,不得将乔木林地等采伐改造为灌木林地后架设光伏板。在安徽省2021年焦岗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中发现,焦岗湖水域面积呈递减趋势,存在人进湖退问题,除人造矮圩问题外,水域内还建有光伏发电项目3475亩,其中毛集实验区1675亩,颍上县1800亩,大量光伏项目将焦岗湖水面进行了人为分割,侵蚀了湖泊湿地,致使湖泊水域碎片化,降低了湖泊的自净能力,被要求整改。
这也导致153号文将面临着适用性问题,此前的宜林地最终被划入非林地还是林地中的其他地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占用耕地的,应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农业、林业生产要方面,鼓励各类光伏复合项目种植经济作物,建设设施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水土保持,配合植树造林,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二)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应尽可能避让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确实无法避让的,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的决议》等相关规定,在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组织专家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论证,履行相关程序。
发布时间:2023年4月26日政策文件:山西省关于规范光伏复合项目用地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光伏项目建设要求,光伏方阵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占用其他农用地的,应根据实际合理控制,节约集约用地,尽量避免对生态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国策下,12号文强调光伏方阵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占用其他农用地的,应根据实际合理控制,节约集约用地,尽量避免对生态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对使用一般耕地布设光伏方阵的情形,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防止耕地非农化,确保耕地不减少。截至6月中旬,毛集实验区内中电光伏项目、金辉光伏项目已全部完成光伏板、桥架、桩柱和升压站拆除任务,两个项目拆除区域分别为1200亩、400亩。其他道路按建设用地管理。在生态保护红线补划调整工作中,提前将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重大项目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调出,对建设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确实难以避让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出具不可避让的论证意见,并采取相关修复措施,助推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
光伏支架最低点应高于灌木高度1米以上,每列光伏板南北方向应合理设置净间距,具体由各地结合实地确定,并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确保灌木覆盖度等生长状态不低于林光互补前水平。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国土空间规划走的要求,分类安排用地计划指标。
7.内蒙古发布时间:2023年6月5日政策文件: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实施细则主要内容:采用林光互补或草光互补的光伏方阵用地,由当地林草部门出具光伏发电项目属于林光互补或草光互补的认定意见。但据业内人士反馈,不影响泄洪和生态是很泛的,整体上政策是收紧状态,甚至暂停。
5.贵州发布时间:2023年8月17日政策文件:贵州省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内容:光伏发电项目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应当避让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特殊自然景观价值和文化标识区域、天然林地等。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沙漠等未利用土地的,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按原地类认定,不办理转用审批手续。